最新公告:
当前位置:首页 - > 解析>向日葵成“墙头草” 光伏企业为何“不务正业”?
向日葵成“墙头草” 光伏企业为何“不务正业”?
时间:2013-9-10 15:02:00
来源:Solar.ofweek太阳能光伏网

“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”,没错,这是钱钟书名著《围城》里的经典台词。如今,享受政策组合拳保驾开道、正大踏步走在复苏征途上的中国光伏行业似乎也成了这样一座“围城”:一方面,松辽汽车等一帮门外汉不惜舍弃主业投奔光伏阵营,更有大批圈外央企不失时机砸钱进场,久违的吸金效应重现;再看另一头,一些光伏企业刚刚尝到苦尽甘来的甜头,却是“这山望着那山高”,眼见有更炙手可热的行当,迫不及待主动贴身分羹。平心而论,对于企业而言,如今早已不是“从一而终”的时代,在不同行业间的进退腾挪,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也实属正常。尽管时近中秋,但在这“满园春色关不住”的行业春天里,光伏企业红杏出墙,究竟是不务正业,还是开辟第二战场?专注主业和混业经营,究竟孰是孰非?

上海自贸区面前向日葵怎成墙头草?

近期股市最为火爆的概念无疑是上海自贸区,相关概念股至今已平均获得了30%以上的涨幅,一些龙头企业股价不足月余更是接近翻番。在如此诱人的造富效应面前,一些原本与自贸区概念不沾边的上市公司分外眼红,跃跃欲试来抢搭这班顺风车;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,这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竟然来自近期同样大热的光伏板块。

向日葵日前发布公告披露,拟投资不超过5亿元,于上海外高桥设立向日葵物流贸易公司并持有全部股权,出资预计分两年到位。后者的经营范围将涵盖海运、陆运、进出口贸易、过境贸易、集装箱货运、新能源、矿产、金属材料、建材、木材等多种贸易领域。

众所周知,上海自贸区的尝试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,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,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,打造中国经济“升级版”,也因此成为各路资本趋之若鹜的唐僧肉。但下口之前还应自我掂量一下,有没有生就一副铁齿铜牙和好肠胃,否则消化不良,到头来还会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,在行业内徒增笑柄。

显然,向日葵在下口之前自我感觉良好。这家公司表示,作为外向型出口企业,2012年进出口余额达到1.3亿美元,将利用国家对自贸区的改革红利,适时进入自贸区相关延伸产业,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一家创业板公司,向日葵自身的体量并不大。公司中报显示,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5.17亿元,同比还下降了15.54%。只是在46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的“协助”下,才勉强实现扭亏为盈,净利润也还不到3000万元。资产方面,公司上半年底资产总额28.98亿元,所有者权益11.55亿元。以5亿元来押注上海自贸区,对于向日葵来说,不啻于一次史无前例的豪赌,今后的身家性命或许都将和这次“搭车”捆绑在一起。

就在2012年,这家公司还名列A股跌幅榜的前十大熊股行列,全年股价重挫54.97%。向日葵2012年年报称,当期公司营收12.26亿元,同比下降36.76%;净亏损逾3.57亿元,同比下降1125.35%。截至2012年底,公司总资产30.37亿元,同比下降14.43%。

对于向日葵的“跨界”,虽然有分析人士为其打圆场称,虽然光伏行业有所转机,但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,通过业务多元化来平滑风险无可厚非。但正是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,向日葵对自贸区的痴心却贴上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冷脸。投资自贸区的公告发布后,向日葵股价已连续两天下跌,本周三更是演绎了一场大跳水的行情,尾盘大跌5.82%。
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,松辽汽车在亏损近千万之余另辟蹊径,7月份豪掷近23亿元欲转型光伏行业分羹。结果消息一出炉,同样不受市场待见;在二级市场上遭遇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--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逾20%,摔得是满地找牙。对于光伏业而言,一个是挤破脑袋要“进城”,一个见异思迁要“出城”,结果都在市场面前落得个灰头土脸。其实,不止是光伏业,任何行业都不是你想来就能来、想走就能走,谋转型、玩“跨界”,脚下还得悠着点。

那些不务正业的光伏大佬

其实,说起光伏企业“不务正业”,向日葵还轮不到第一个,也绝不是最出格的。一些声名显赫的光伏大佬,前几年都曾经有过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”、另起炉灶搞副业的经历。尽管已是事过境迁,但其中的成败得失,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。

曾经有人说过,在中国的光伏圈,苗连生是一个战略家,高纪凡是一个职业经理人,而施正荣只是一个投机者。身为堂堂“光伏帝”,施正荣却只得到这样等而下之的评价,也并非全无道理。“他的思维总是很发散,今天想起做这个,明天又做那个,有的是尚德获益了,有的是尚德埋单了,最后看来埋单的比较多”,一位尚德前高管曾经如此说起施正荣。

在尚德之外,施正荣还一手打理着自己个人的生意,这在光伏圈早已不是秘密。但他跨界尺度之大,恐怕今天的向日葵也只能甘拜下风。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,施正荣还曾经结缘影视产业,《汉武大帝》等曾经火爆屏幕的电视剧,背后都有着他的影子。

这一切都要说到由施正荣担任实际控制人的上海尚理投资。成立以来,这家投资基金两度出手创业板上市公司,一次是入股河南公司豫金刚石,一次是认购华录百纳10%的股权,投资回报率分别达到5倍和16.2倍,可谓赚的盆满钵满。这样看来,施正荣似乎并非人们印象中不谙管理的技术派企业家,他在资本运作方面同样长袖善舞。只是,他在这些生意上春风得意之际,却是尚德每况愈下之时。去年以来,伴随尚德内斗的升级,直到最终被挤下董事长的宝座,关于施正荣“掏空尚德”中饱私囊、涉嫌向关联公司利益输送的传闻纷纷扬扬,虽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,但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。

说起另一个不务正业的光伏巨头,则非英利集团的掌门人苗连生莫属。有人说他是光伏业跨界的鼻祖,因为英利很早就开始搞副业了,而且还多点出击。除了业界熟知的地产、养殖、服装、酒店行业,前两年光伏业大萧条之际,苗连生甚至还卖起了橄榄油,做起了时髦的网购生意。面对外界的质疑,苗连生倒是显得很淡定:“我最早就是卖雪花膏的”。

淡定也好、洒脱也罢,关于光伏企业搞多元化经营,苗连生其实有着自己的思考,“一些公司发展大了后,可选择性多了。围绕衣食住行的行业,发展比较稳定,利润薄一些;离衣食住行远点的行业,譬如金融证券,收益比较大,但风险大,不适合企业做”。他的态度是,当企业拥有一定实力之后,就应该不断创新和开拓新的领域;只有多元化发展,才会使企业走得更高更远。

专业化VS多元化:各有利弊取舍在己

近几年来,一些光伏企业搞副业、涉足其他领域的事例,已经越来越多,前有尚德、英利这样的前辈,相信向日葵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。纵观它们的发展路径,要么是主动的战略业务扩张,或者是在困境面前被迫寻求多元化来分散主业压力、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。说到底,光伏企业不务正业,搞“混业经营”的做法究竟是利还是弊?

行业里对此向来是“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”。正如英利的苗连生,有人很认同多元化思路,正如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拓宽业务能适时缓解主业的压力,从而在行业危机之时降低风险系数,避免“一棵树上吊死”。此外,寻找新的商机,还能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,而且不同业务之间还有可能共享资源、协同发展,达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
当然,反对者的看法同样不无道理。对于英利进军橄榄油,就有分析人士认为,一家新能源制造企业进入快消品行业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,英利在这方面经验的缺乏更是其一大软肋。尤其在光伏业陷入低潮的形势下,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突围,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耗散到其他不相关的领域。

如果跳出光伏业,放眼整个产业界,专注主业和混业经营这两方面的成败例子应该说都不少。曾经如雷贯耳的影像业巨擘柯达,最终落得破产的下场固然令人扼腕,但这与其在全球数码大潮下仍不思变通转型、困守胶片业务老路,最终“一条路走到黑”无疑有着莫大的关系。同样,鲜为人知的是,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已有近150年的历史,而最开始是从造纸业务发家的,但正是看准了移动通信时代果断转型才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;也正是因为过分沉迷以往的辉煌,在智能手机浪潮中败下阵来,最终不得不委身下嫁一个才30多年历史的苹果公司。

而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,由于偏离了原有的专业领域、扬短弃长,盲目扩张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事例也俯拾皆是。海尔集团曾经一度打入保健品市场,推出了针对所谓“亚健康”的保健品“采力”,结果是自己患上了“亚健康”,最终惨淡收场,还导致其成功形象受损。史玉柱的巨人集团曾经在汉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,但本世纪初转而开发保健品脑黄金,在脑黄金刚取得成功时,又迫不及待开拓房地产市场;多条战线同时出击,到头来不但副业尽失、连主业都跟随沦陷,最终企业被彻底拖垮。

说到底,专注主业未必就能笑到最后,不务正业也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瞎折腾;企业定位是需要明确的,究竟是专业化道路还是多元化经营,需要审慎为之。就向日葵来看,主业刚有起色、元气尚未恢复,这就挟巨资冲进一个尚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领域,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危险游戏。毕竟,要是跑到阳光的暗影里,向日葵终究是要枯萎的吧。

 

自助发布各种信息请到 光伏电站网 www.blogcirujano.com --光伏行业信息,光伏电站投融资,光伏产品交易平台。欢迎您的关注

 

PVP365光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相关新闻
光伏电站投资收益计算器
联系电话:(0519)89617792
联系电话:(0519)89617780
客服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投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 
PVP365光伏电站网
微信号:pvp365guangfu
媒体·资讯·研究平台